最新资讯
【考研】2018考研政治马哲:必掌握的十句名言
2017-10-14 07:47
来源:沈阳新东方
作者:小编
历年的考研政治试题中总有些试题是用一些名人名言作为题干来命题的,对于不少考研er来说,这是个难点,下面我们整理了考研政治中涉及到的在考试中很重要的名人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毛泽东)
这句话有个前提,即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变成物质"是指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里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念世界,然后通过实践,把观念世界变为现实世界即改造过的属于人的世界。
这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强调了意识创造性、能动性的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
4、"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列宁)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4)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可能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即相对静止状态,但其运动却没有一刻停止。因此,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
这句话意在说明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物质,二者之间的对立就有相对而言的意义了。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辩证法的观点,是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体现了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7、"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是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他是古希腊最早的诡辩派代表人物。他将老师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推向极端,说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且"连一次也不能"。
克拉底鲁认为,一切都变化不居,瞬息即逝。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相对主义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8、世界统一于存在(杜林)
这是一个折中主义观点。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试图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折中主义观点(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是存在,存在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命题)。
9、"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
"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最重要的是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外延包括了各种各样具体形态的物质,因而也是所有这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此外,一定要把哲学上的总和概念和数学中的总和概念区别开来。哲学上的总和概念更多的是共性,是同质性,而不是单纯的数量之和。
1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中"
这个观点是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的观点。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认为感性经验是唯一可靠的,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或者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没有质的区别,理性认识只是对感性认识的分类整理。
这句话中所说的理性即理性认识,感觉即感性认识,"无不在"这个关键词说的过于绝对,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新东方沈阳学校官方微信:(微信号:xdfhhr123)
最新报班优惠、课程大纲及课件,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